第461章 军心依附(1 / 2)

殿中大臣们听闻,不禁交头接耳,议论纷纷。

有的大臣面露不忍之色,有的则眉头紧皱,若有所思。

朱方正趁热打铁,展开一幅详尽的布防图,

图上密密麻麻地标注着各种记号和地点,

犹如一幅精心绘制的作战地图。

“儿臣计划在全国设立七十二处物流镖师行会,

三百六十座商场保安署,由退伍伤兵担任教头和骨干。”

他手指向图上那些密密麻麻的红点,

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,侃侃而谈:

“这些机构明面上护商安民,实则可成国家耳目,

一旦有匪患边警,十日之内便可聚起万人之众,为国家效力。”

“太子殿下!” 吏部尚书李大人突然出列,神色严肃,一脸担忧。

“此举怕是有违祖制,万一这些民间武装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,后果不堪设想......”

朱方正不等他说完,便打断

他目光坚定地看着众人,言辞恳切。

“再说了,所有人员编制、粮饷开销皆由商户分摊,

无需国库支出分毫,既能解决伤兵安置之难题,

又能充实民间防务,实乃一举两得。”

他转向皇帝,态度诚恳,抱拳说道:

“儿臣愿以太子印信作保,若有差池,甘受太庙跪香之罚。”

皇帝坐在龙椅上,眉头微皱,心中暗自权衡利弊。

北境伤兵的安置确实是个棘手的难题,

若处理不当,恐生民怨。

而太子的方案既能安抚军心,

又能借商户之力充实民间防务,不失为一个两全之策。

但此事关系重大,也不得不谨慎考虑。

他沉吟片刻,缓缓开口,声音威严而庄重:

“准奏。

但需限定每处机构人数,且教头必须由兵部备案的退伍军官担任,

切不可疏忽大意,以免生乱。”

朱方正心中一喜,连忙叩谢:

“父皇英明,儿臣定当谨遵圣谕。”

他深知,这是迈向成功的重要一步

三日后,通州大营外的校场,一片庄严肃穆。

秋日的阳光倾洒而下,给大地披上一层金黄。

三千伤残将士整齐列队,他们身姿虽或残缺,

或疲惫,但面容却透着军人特有的坚毅。

朱方正与长公主朱武姬并肩而来。

朱武姬身着明黄披风,秋风猎猎,披风鼓动,

衬得她面容格外庄严,自带一股令人敬畏的气场。

将士们看到二人,场中顿时响起一片抽气声,

那是对尊贵身份的敬畏,也是对未知安排的好奇。

朱武姬向前几步,声音清脆而有力,

穿透晨雾,传入每一个人的耳中:

“诸位弟兄!你们曾为幽国抛头颅、洒热血,

流过血的人,幽国不会忘!”

她抬手示意身后整齐排列的车队,车上装满各种物资。

“瞧,这三百辆镖车,装着首批物流行会的腰牌和兵器。

能骑马的,便做商队镖师;

能握刀的,就当城门保安。

哪怕断了手断了脚……”

她目光柔和地指向旁边几辆装着织机和刻刀的马车

“也能在公主府的工坊里传授技艺。”

这时,一名失去左眼的老兵,

眼眶泛红,突然跪地,声音哽咽: